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六十周年。
15日上午,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來到湖南雷鋒紀念館,調研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看望慰問志愿者。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雷鋒精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倡樹文明新風,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張慶偉表示,作為省委書記,我將以身作則,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與大家一起用心用情開展志愿服務,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湖南各項事業做得更好。
2月15日,湖南雷鋒紀念館,張慶偉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向雷鋒塑像敬獻花籃。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俊 攝
“雷鋒”,這個名字家喻戶曉,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60年來,雷鋒家鄉是如何書寫“雷鋒故事”的?60年后的今天,家鄉人民將如何繼承和發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
定格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
這首人人都會唱的《學習雷鋒好榜樣》,其歌詞正是來源于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毛澤東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題詞發表后,全國廣泛開展了向雷鋒學習的群眾運動,3月5日,也被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而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角雷鋒,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望城縣一戶貧苦農民家里,不滿7歲就成為孤兒。湖南和平解放后,雷鋒在黨和政府關懷下,上了學、讀了書,還加入了共青團。
1958年,雷鋒立志投身“祖國最壯麗的事業”,毅然來到工作環境和氣候條件都很不適應的遼寧鞍鋼,從學徒做起,一步步成長為模范工人。
1960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同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年僅22歲。那青春的微笑,永遠定格在人民的心中,成為了一個光輝的符號。
湖南雷鋒紀念館。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超 攝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在雷鋒家鄉——長沙市望城區,建起了湖南雷鋒紀念館,歷經多次改擴建,目前占地面積10.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形成了以雷鋒故居、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長沙國防人防教育館、長沙好人館、雷鋒塑像廣場等為主要內容的參觀格局。
從此,這里成為了家鄉人民接力紀念雷鋒、學習傳承雷鋒精神的重要場所。
紀念
調研中,張慶偉與馮健等志愿者代表親切交流,并通過他們向全省廣大志愿者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志愿服務工作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感謝。
如何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調研現場,張慶偉提出3點明確要求:
傳承
湘伴君了解到,在15日上午的調研中,為省委書記擔任講解員的張璐琪,從童年時就擔任雷鋒紀念館的“小講解員”,作為一名雷鋒家鄉人,張璐琪2009年大學畢業后,接過母親的“接力棒”正式成為一名講解員。
而張璐琪的母親——退休干部志愿者譚荒芳,是聽著雷鋒的故事、讀著《雷鋒日記》長大的。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自幼失去雙手的她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勤學苦練,出色地完成了雷鋒紀念館檔案整理、宣傳宣講工作。
譚荒芳退休后,每年外出宣講50余場,積極推動雷鋒精神進社區、進校園,還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她說,要發揮余熱,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今年86歲的馮健是雷鋒的生前好友,也是雷鋒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健姐”。數十年來,馮健堅持學習、宣傳、研究雷鋒精神,多方籌集資金保障老干部活動開展,幫助家鄉的孤兒上學,幫助農民尋找科技致富的門路,編寫《雷鋒,從這里起步》等三部著作,積極宣講雷鋒精神……書寫了“雷鋒學她,她學雷鋒”的佳話。
“雷鋒堅持為人民服務,一輩子都在做好事。”面對省委書記,馮健謙虛地表示,在傳播雷鋒精神上自己“頂多打60分”,以后將繼續做好學習、宣傳、研究工作,為雷鋒精神的傳承發揚貢獻自己的力量。
1月19日,張家界站,黨團員志愿者為進站旅客服務。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立亮 攝
湘伴君了解到,2018年以來,湖南全面實施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
迄今,全省建設文明實踐中心156個、文明實踐所2158個、文明實踐站31685個、文明實踐基地(點)9323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全覆蓋。
文明實踐“搭臺”,志愿服務“唱戲”。依托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全省42110個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
“雷鋒家鄉學雷鋒”。我省連續3年開展“四季同行·雷鋒家鄉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至去年底,全省共有380萬名志愿者、2.5萬余個志愿服務組織(團隊)參與,組織各級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6萬場次,服務群眾超5000萬人次。
“微光大義”“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守護好一江碧水,建設美麗河湖行動”“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省級志愿服務品牌愈發閃亮。湘潭“偉人故里映山紅”、益陽“赫赫有名”、張家界“旅游醫生”等地域品牌刷屏網絡。
“農情萬里”“綠色衛士”“河小青”“藍天救援”等志愿服務團隊,涵蓋醫療衛生、法律援助、應急救援、科技科普等,全省志愿服務主體力量遍布各領域、各行業,助推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專業與大愛中,講好“湖南故事”。
近日,土耳其發生地震災害。湖南省紅十字藍天救援中心的7名隊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藍天救援隊員于當地時間2月9日凌晨抵達土耳其,隨即迅速投入緊張的救援工作中,彰顯了國際援助中的湖南擔當。
2022年3月1日,長沙市望城區湖南雷鋒紀念館志愿者之家,望城區2021年度學雷鋒“先進個人”受到表彰。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行 攝
傳承是最好的緬懷。
探尋雷鋒精神源頭,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志愿者服務永遠在路上。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今天,湘伴君相信,雷鋒精神傳承源遠流長,文明芳華永綻瀟湘。
責編:伏志勇
來源:湘伴君